学历提升辅导,就找秀文网,秀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继续教育 >  毕业论文 > 内容页

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比较

2024-06-13 10:21:39毕业论文访问手机版133
李杜诗歌艺术风格的比较
[摘 要] 在我国文学史上,最负盛名的两位诗人就是李白和杜甫,他们生于同一个动乱的时代,李白被称为 “诗仙”,而杜甫被称为“诗圣”。他们在自己的时代里见证了唐王朝的繁荣和落寂,在这个乱世中彼此成长,这就让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喜欢用不同的风格来展现自己的情怀。李白的情感更加的热烈和奔放,所以他更加喜欢采用夸张和比喻方法展现自己眼中的世界,带有强烈的浪漫色彩;而杜甫则在自己的感情中加入了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他往往会利用刚健的手法来展现自己深沉的思考,注重于写实。
[关键词]李白 浪漫主义 杜甫 现实主义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他的诗歌带有一种浪漫的色彩,表现了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往往具有雄奇豪放、流转自然的色彩,他喜欢自己的诗歌中加入丰富的想象、转化的音律,也喜欢引用民歌和神话,让自己的诗歌具有瑰丽的色彩。杜甫被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中带有忧国忧民的现实色彩,喜欢借用诗歌表现社会题材,展现当时社会的全景和政治的腐败。他的诗歌带有极大的现实主义色彩,喜欢运用律诗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同时用在风格和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主要情怀以沉郁为主。
一、李杜诗歌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一)李白诗歌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对于李白的称赞是“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这就表明他幼时便天资聪颖、博览群书。在注重文学素养的同时他也习得武艺,喜欢仗剑任侠。在许多的《中国文学史》著作中都记载到:李白少时喜爱游历,养成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性格,这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深刻地影响,造成其形成了浪漫主义的风格。青年时期的李白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习文和练武,同时豪饮和正义,这个时期的他见证了唐朝的繁荣,在开元盛世的大潮中感受到了唐王朝文化和经济的高度繁荣,所以他的内心有建功立业的抱负,也有昂扬向上的精神情怀,所以此时的李白偏爱于抒发个人的情怀,展现自己对于人生的向往和对自由地寻找,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向往积极入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
(二)杜甫诗歌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著名的诗人,并且自己也身处官宦世家,所以杜甫对于诗歌的认知深受其祖父和家庭的影响。杜甫从小就习得儒家文化,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渴望辅佐君王、建功立业,但是可怜他终身穷困潦倒并且抱负无法实现,所以心中难免带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情怀。杜甫相比较李白而言,则是在安史之乱和苦难中形成了自己的诗歌风格。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由多方原因造成的,最终带来的结果便是安禄山叛乱,皇帝逃亡,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深受其害。杜甫身处这种时代并且见证了这种荒凉的景象,所以心中带有着极度的悲愤,这种悲愤也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的诗作之中,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二、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相同之处
(一)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中带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色彩
我们从创作特色的角度对李白和杜甫进行分类会发现:李白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带有现实主义色彩。但是在实际的写作中,其实并不能按照现实和浪漫对两者进行完整的分类,因为二者的始终都带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的色彩。带有浪漫色彩的李白,实际上也有关心现实和热爱祖国、人民的情怀,他也会在自己的诗歌之中展现出自己揭露现实、关心人民的一样,所以他的作品也带有很大的现实主义色彩。例如:诗歌《古风》第三十四首就揭露杨国忠的罪行;诗歌《丁都护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劳苦;《宿五松山下苟媪家》表明农民辛苦劳作而不得收获的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是大声的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古风》历来被看作是李白浪漫主义的代表之作,但是实际上这一升天神游的幻想中,包含了极大的现实,展现了浪漫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二)李白和杜甫的诗歌带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李白的诗歌《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督护歌》和《秋浦歌》中都展示出了他内心中对于百姓的关心和同情,展现了对于他们的人文关怀不。而杜甫本身就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所以他的作品中难免会具有很大的现实色彩,表现出自己对于时政和看法和时政对于自己情绪的影响,带有很强的政治关联性。
(三)李白和杜甫的诗中都感情充沛
李白在代表作品《行路难》中就曾经高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出了自己的磅礴气势和豪迈精神,带有豪情万丈的光彩。而杜甫更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极力张扬和哀怨,深深地感叹自己悲催的现状和动荡的现实,带有沉郁顿挫的色彩和格调,深深地感动着众人。
(四)李白和杜甫皆在诗中炼字造句
《望天门山》(李白)这首诗中,诗人极尽言语展现了“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赋予了青山和孤帆以生命的律动,让“出”和“来”两个字使原本静下来的画面变得动起来,在对比的色彩中呈现出了完美的画卷。杜甫历来就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赞扬,并且杜甫本人很注重锤炼语言和炼字造句,在其代表作《春夜喜雨》中,杜甫就用了“潜”这一字表现出了春雨到来的突然,表明了诗人对于雨的喜爱,可谓是十分的传神。
三、李白和杜甫诗歌艺术风格的相异之处
(一)李白诗歌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的诗歌善于使用手法和想象来表达自己严重的世界,然后用天才的艺术创造赋予诗歌浓厚的浪漫主义情怀。所以当我们品读他的诗的时候,可以发现诗中涌现了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浪漫情怀,同时大量的想象夹杂在其中,使得浓烈的情感伴随着通俗直白的语言呼之欲出。李白无拘无束的性格造成其写诗也不受格律的束缚,是跟随内心和情绪来表现。这就体现在:《蜀道难》一诗中的 “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江夏赠韦南陵冰》一诗中的“我且为君摧碎黄鹤楼,君亦为我却鹦鹉州”。
(二)杜甫诗歌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倍受人们推崇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就像是为人民而生,反应人民的生活。杜甫的诗歌带有很强的人民性,体现着社会中的民生疾苦,带有相当大的同情色彩;忧国中展现着的爱国;讽刺和无情的揭露了统治集团的黑暗;表达着自己对于亲友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杜甫即使身处在困境和陷于穷苦之中,但是其并不厌世,反倒在诗歌上成就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和可供借鉴的典范,杜甫的这种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今时代也不过时。
(三)情感基调
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豪放飘逸的格调。
1.强烈且浓厚的主观色彩。李白的诗歌与杜甫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偏重于抒情,注重在诗歌中展现自己的情怀和气脉,让人在读诗的同时体会其人格的魅力。李白的诗歌之所以出现这一特点是有很多原因的,而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其青年时期的游历经验造成了其潇洒和自由的性格,造成其情感的跳跃和思维的游荡,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情感变化。李白的诗歌是其情感脉络的体现,例如“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就是其做官展豪情的体现;而“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就是他失意之后的愤恨;“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就是他对于统治阶级愤恨的表现;“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就是他对长安的感怀和惦念;“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就是他对太白蜂所喊下的豪情;”“仙人抚我须,结发长爱生。”就是其对于成仙愿望的强烈表达;“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是他对于饮酒的直诉衷肠。李白的诗歌总是那样的直白和感情暴露,是其情感不假思索后的体现。李白本人的特点就在于即便是写历史人物,也会在这些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有关的相似点,然后利用这些相似点来进行情感的转化,将自己比作那个历史人物并生发感人的情怀。因此当我们读李白的诗歌的时候,总会感受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在其强烈的情感号召中找到自我。
2.想象奇特,夸张惊人。李白的诗歌并没有受到模式和格律的限制,相反他会按照自己奇特的想象来构思诗歌的结构,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燕山雪花大如席”等都是其想象和夸张的几种体现。别的诗人在描写饮酒是都是推杯换盏,而他却是“会须一三百杯”、“愁来饮酒饮二千石”;别人登高是为了“一览众山小”,而他是“连峰去天不盈尺”“举手可近月”。这些诗句往往与其他诗人的诗作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自己独一无二的豪情和壮志。
杜甫的诗歌创作带有现实写真的格调。
1.杜甫的诗歌相比较李白而言,更加的注重写实,他喜欢在细致的描述中找到自己写诗的灵感,让自己的情感借用客观的人物和事实来表达,这是杜甫最大的特色。如杜甫在《丽人行》中并没有加入诙谐幽默的浪漫基调,相反他始终用严肃的笔调来客观地展示所见到的场面和情节,当我们读懂场面和情节时就是读懂了这首诗的情感,所以许多的学者都称杜甫的诗是“无一刺讥语,描摹处语语刺讥;无一慨叹语,点逗处声声慨叹。”
2.细节描写是杜甫诗歌的一大特点,他会抓住具有典型性和表现力的人物来进行描写。这可以从《兵车行》中的役夫身上看出,一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生恨?”就能表达这一人物的特点和现实的黑暗腐朽,传递者自己的同情和愤慨基调。再如《石壕吏》中的老妪,只需要一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就能展现客观现实生活的外貌,体现人物的特点和哀怨。
(四)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迥异的语言
李、杜的诗歌语言具有很大的特性,可谓是各领风骚。李白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生动形象、朴素简洁又流畅自然。例如:《绿水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行路难》、《古风》等,语言都是变化多端,既具有清新脱俗的气势,又具有豪放雄健的情怀,在长短的交错中具有极大的韵律,所以杜甫称其为 “白也诗无敌,飘然诗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杜甫的诗歌语言则是“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清此丽句必为邻”,所以他的诗歌格外的注重炼字造句,也很讲究准确和生动,往往喜欢采用具有创新色彩的语句。
(五)意象运用
李白和杜甫在大量的写作之后,都在不断地摸索中,建立了自己的意象群。李白更多的是飘逸,而杜甫更多的是沉郁,这两种风格也是意象群的风格。李白为了突出自己飘逸的个性特点,往往喜欢采用空中飞翔的大鹏“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奔涌的黄河和长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高耸的山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飞泻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这都成为了具有特色的意象,带有很大的自我特色;而杜甫则是表现了自己的沉郁,突出自己的伤时忧国、同情人们的诗歌特点,所以更多的采用具有特征的客观物象来表现,最具典型的就是其笔下的瘦马和病桔,如:“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萧萧古塞冷,漠漠秋云低。”等,都具有很大的被损害和被遗弃的特征,带有很大的残缺美。李白个人所具有的浪漫色彩导致其在组合意象的时候,更加的喜欢采用写意画的形式,表现出作品的疏朗,传神的勾画出意象的形态;杜甫则是采用更现实的手法,再组合诗中意象的时候表现出更为紧密和压缩的特征,造就诗歌凝重、老成、深沉的意味。李杜意象上的差别还在诗的章法上有所体现:李白诗歌的章法往往没有约束,带有很大跳跃性,采用非常紧张和错落的节律,呈现出自己冲击和向上的力量;杜诗则与之明显不同,注重意象脉络的清晰,十分讲究章法的严密,很能渗透人心。
 
参考文献
[1]李长之.李白传(附《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M].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
[2]陈贻焮.杜甫评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莫砺锋.杜甫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郁贤皓.李白选集[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专业代写代做各种学历提升作业、毕业论文,欢迎个人、学习机构合作洽谈!
扫下面二维码联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