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稿完成后,还要做到反复修改,最后定稿。修改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使论文各方面日臻完善,从而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阐述论题。反复修改,是论文写作的必经阶段,是锻炼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最有效途径,文章草成后,作者冷静下来,对全文作过细的审查,从论题到每个观点,从篇章结构到引用材料,从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标点符号,反复琢磨,仔细推敲,精心润色加工,务求瑕疵除尽,精益求精。只有经过最后阶段的反复修改,论文才能誊清定稿。正因为如此,许多人才深有体会地认为: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
一、修改的范围
修改是对论文初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再提高,修改的目的是要提高论文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使尽可能正确的思想内容与尽可能完善的表现形式相统一,包括观点与材料相一致,结构合理匀称,语言生动流畅等。因此,修改涉及到论文写作的所有方面,发现初稿中有什么问题就修改什么问题。一般来讲,在修改的过程中,要做到 “四看”:即看全文的基本观点是否明确,表述是否充分;看自己的观点是否有新意,是否与他人雷同;看全文段落层次是否清楚,谋篇布局是否合理,论证过程是否合乎逻辑;看材料与观点是否一致,语意、语气是否和谐统一。在修改过程中要多征求指导教师的意见,从以上几个方面修改好后,才能最后定稿。
二、修改的方法
毕业论文草成之后,一定要多修改几遍,这是提高论文质量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要真正把论文修改好,还需要掌握一些有效的修改方法。
(一)整体通检法。如前所述,修改的最终目的是提高论文的科学性,使可能正确的内容与尽可能完美的形式相统一。因此,一切修改都要从整篇论文出发,都要用是否能达到修改的最终目的来衡量,都要将论文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先弄清全篇的整体内容及其表达形式,再通盘加以考虑,看论点论据方面有哪些毛病,论证过程、篇章结构是否合理严谨,语言方面有哪些缺陷,又怎么把这些不足改过来,然后逐章、逐节、逐段、逐句、逐字地改下去,才能把论文改好。
(二)设身处地法。论文放一放,翻翻材料,然后把自己当成读者来检查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一时还想不出更好的答案,或者找到了答案又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或者自己对问题也不太清楚。这时,就应该将文章放一放,暂停修改,等头脑冷静下来,先去学习学习,在学习时认真研究思考,然后再动手修改,往往就会豁然开朗,效果更好。这种方法,是人们修改文章时常用的方法。
(三)借石攻玉法。即根据别人的意见进行修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初稿写好后送给别人看,或念给别人听,请人家提意见;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向别人请教,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与别人讨论。人往往是 “当事者迷”,文章总是自己的“好”,有毛病也看不出来;别人一眼就能看穿,一语道破,于是恍然大悟。对有些问题,对方也可能缺乏研究,提不出具体意见,但通过相互探讨,总会受到启发,或能为你提供新的资料线索,或能帮你打开思路。总之,多向人请教,借他山之石攻玉,对改好论文是大有裨益的。
(四)语感领悟法。高声诵读一两遍,或录下音来听听再改,借助语言的直接感受力可修改得更为顺畅有力。有些同学初稿写成后,以为万事大吉了,不愿去多看一遍。正是这种观念,不知葬送了多少篇可望成为杰出篇章的论文初稿,许多人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多看一遍,多听一遍,就能多发现一些不足,就可把文章改的更好、更妙。